????劉政先生獲第七屆“冰心散文獎”的力作《泥陽筆記》,浸透著厚重的歷史滄桑感,對既往生活的反思精準到位。先生把靈蘭、滿堂、秉儒、德旺、田栓栓、高三娃等一桿子鄉(xiāng)村平民,擱在某一個特殊社會時期中去表現(xiàn)他們的精神突變和靈魂閃光。通過他們的壇場,他們的命運,折射政治風云變遷中的社會歷史的變遷,鄉(xiāng)村百姓生產(chǎn)生活的變遷?!吨x謝,謝謝》里,“足智多謀”又“威望很高”的農(nóng)村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里的“列寧同志”,是相當長時期里的鄉(xiāng)村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若風似雨的社會存在,我曾當過計生專干的兩鎮(zhèn)兩鄉(xiāng)的政府小院里就有“列寧同志”的顯眼與招搖?!傲袑幫尽眰兊摹白阒嵌嘀\”中,盛世繁華著他們“利用寒冷”等力量,強奸農(nóng)民意志,褫奪農(nóng)民話語權,不折不扣地機械執(zhí)行上面某項偏離“三農(nóng)”實際的政策的精彩故事。他們的精彩故事演繹的對國家的傷害,對社會的傷害,對法律的傷害,對農(nóng)民的傷害,應該是這篇文章里“我”,“面對樊志輝的高興,我的心里真像吃了蜂蜜加大蒜,不是滋味”一樣的熬煎的?!稘L滾紅塵憶佛心》里表達是一個在信仰、奮斗和博愛中奔突的人,一個在國家和民族大命運中把握自身小命運的人,一個不改活人底線的人,一個永遠心懷大愛的人,一個鏡子似投射著你我他影子的人,一個水面般映照出這片土地的人,一個有可能是你卻沒有成為你的人。
??? 琢磨劉政先生的散文,不能不琢磨《泥陽筆記》里“走出喧囂”一編的那些歷史文化散文。像《慶陽在哪里》、《寧州八景今安在》等,先生以考古學家的執(zhí)著與勤奮,歷史學家的深邃與冷峻,立足慶陽,面向全國,乃至全球,為慶陽“樹碑立傳”。先生執(zhí)拗地要為人類農(nóng)耕文明肇事地的慶陽;《詩經(jīng)》故鄉(xiāng)里的慶陽;地球上黃土最實后的慶陽;為窮人的革命付出了血的代價的慶陽;誕生偉人毛澤東“面向群眾”題詞的慶陽;濤走云飛,滄海桑田,古豳遺風猶行不衰的慶陽的博大堅忍的靈魂塑造高大光輝的形象,為成千上萬慶陽兒女奉獻一卷找回“鄉(xiāng)愁”、銘記“鄉(xiāng)愁”的濃墨重彩的畫卷。先生筆下的溝壑梁峁,塬坪臺谷,田園風光,民俗風情,無一不是慶陽的“這邊風景獨好”!先生對慶陽歷史文化的反思,是真正的深刻透辟,見解獨到。先生立足慶陽,卻具全國意義。有人說先生是位鄉(xiāng)土作家,我并不完全贊同,但有一點卻不得不承認,這就是先生的散文,基本上都是慶陽這方黃土地上結的“玉米、小麥、油菜和富士蘋果”,黃土地下挖的“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氣”。而先生作為散文創(chuàng)作基礎的史學研究,更是深深扎根于慶陽這方黃土地,對慶陽這方黃土地上的文史的潛心挖掘和爛熟于心,使先生的散文創(chuàng)作自覺不自覺地散發(fā)出一股濃郁的慶陽山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土氣息。先生在他的《在平凡的世界》里寫到:“我雖然經(jīng)常能聽到有作家們?nèi)マr(nóng)村采訪,但不知道他們?nèi)ミ^多少典型村,又去過多少山旮旯;認識多少致富能人,又認識多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;知道不知道那平展展的水泥路盡頭還有天價彩禮;了解不了解那窗明幾凈的漂亮小樓里還有孝道的淪落;那些候鳥一樣遷徙的打工隊伍,蘊藏著多少痛苦與歡樂;在那些平凡的世界里,又發(fā)生著怎樣的故事。”以此足見,先生和我崇拜他一樣,對作家路遙非常崇拜!
??? 劉政先生還是一位頗具詩人氣質(zhì)的散文作家,他的作品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情,一種對于山光水韻和筆下人物深摯的愛戀。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最普通的現(xiàn)象,通過對細節(jié)的表現(xiàn),使其作品細膩傳神,極富生活的美感。善于捕捉細節(jié),用生動的細節(jié)說話,是先生創(chuàng)作的特色所在。先生馳騁在散文和地方志研究的廣闊原野,成果豐碩。先生的創(chuàng)作之所以能打動我等讀者,歸納起來有四,一是豐富的閱歷,二是充沛的感情,三是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就存在的生動的細節(jié),四是史學家的眼光。???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