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?
????慶陽網訊(中國教育報記者 倪秀 通訊員 胡敏)9月1日,成都市成華區(qū)雙林小學一年級家長在孩子報到時,發(fā)現這所學校與其他學校不同。相比其他學校新生拿到的9本課本,雙林小學的孩子只拿到5本。而且這5本不是傳統的語文、數學、英語等學科教材,取而代之的是“閱讀與生活”“思維與科創(chuàng)”“健康與成長”“口語與交際”等。
????
????“這是我們的‘馨’課程改革,通過學科整合,實現國家課程、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?!彪p林小學校長程鄭介紹說,課本數量從“9”到“5”,這只是學校這次改革中最外顯的部分,也只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一部分,更多課堂和教學的變化正在雙林小學發(fā)生。
????
????看到這樣的變化,家長們難免開始擔心:課本減少了,知識點是不是也減少了?孩子的學習會受到影響嗎?那么,學校為什么要這么做,課改的理念是什么?如何實施?面對這些疑問,記者走進了雙林小學。
????
????知識點不變
????
????內容更加校本化
????
????記者通過走訪觀察成都多所小學的課表發(fā)現,除了語、數、外、音、體、美課程之外,大多數學校還開設有品德、信息技術、科學、生命生活與安全等課程。記者從雙林小學的課表上看到,傳統的語、數、外等9門學科,被“閱讀與生活”“思維與科創(chuàng)”“健康與成長”“口語與交際”“藝術與表現”代替。
????
????“學科課程過早分化、學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、課程內容重復交叉、課業(yè)負擔過于沉重?!彪p林小學課程研發(fā)中心主任王維令說,在多年的教學中,他和同事們覺得分科課程存在弊端。基于此,學校構建了以健康素養(yǎng)、科學素養(yǎng)、人文素養(yǎng)為核心價值追求的“馨”課程,將以前的9門課程,整合成5門,整合編輯了一套“馨”課程叢書。而整合的目的是為了順應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,適應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,實質是國家教材、地方教材的校本化實施。
????
????王維令介紹,“健康與成長”整合了體育、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生態(tài)、安全教育;“思維與科創(chuàng)”整合了數學、科學、信息技術等學科內容;語文、品德與生活(社會)、班會隊會則整合為“閱讀與生活”,音樂、美術、舞蹈和戲劇整合為“藝術與表現”;“口語與交際”則更重視情境下的英語口語練習。校本教材除了延續(xù)北師大版教材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之外,突出知識和生活的聯系,加入了很多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圖片。
????
????記者看到,這5本“馨”課程叢書區(qū)別于傳統教材最直觀的變化是編排和配圖。以配圖為例,每本教材的封面都是雙林小學的師生照片。翻開課本可以看到社區(qū)周邊的幼兒園、街道和雙林小學的學校景物以及學校高年級學生的活動情景。
????
????“一年級孩子進入小學,一下子面臨9門科目,往往難以適應。”王維令說,學科整合并加入校本元素,一來是為了給“幼升小”的孩子搭建一個適應的“緩坡”,同時也是對教育規(guī)律的尊重。王維令認為,對傳統分科教材中的碎片化、重復性內容進行整合,能節(jié)約知識學習的時間,為孩子減負。從而讓位于孩子動腦動手、想象和創(chuàng)造以及興趣和潛能的開發(fā),從而使學習的過程回歸到培養(yǎng)孩子的“核心素養(yǎng)”上來。
????
????上課方式改變
????
????長短課+標準課
????
????記者從學校了解到,目前雙林小學一年級7個班級都在使用“馨”課程的教材。課程的門類整合后變少了,但每堂課學習的知識卻更加豐富了,所以,區(qū)別于傳統的每節(jié)課40分鐘的標準課,雙林小學的課表上出現了60分鐘的長課和20分鐘的短課。每天上午4節(jié)標準課,主要上閱讀與生活、思維與科創(chuàng)等基礎課程,下午安排一節(jié)60分鐘長課,包括藝術與表現等課程,用于活動、實踐以及學生特長培養(yǎng)。此外,再加一節(jié)20分鐘短課,內容包括作業(yè)輔導、學國學經典、吟詩等。
????
????另外,采取雙班主任制跨學科教學?!斑@樣做目的就是促進教育教學一體化,打破學科邊界,同時又讓我們的老師充分接觸每一位孩子,更好地熟悉每個孩子的學習需求,因材施教?!睋蹙S令介紹,一位老師要負責兩門課程的跨學科教學。
????
????“我們希望盡可能盤活校內資源,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潛能開發(fā)和興趣特長培育,因此在教學形式上也較為靈活?!蓖蹙S令說,目前對于選修課程和運動特長訓練課堂,學校探索實施走班制教學;而常規(guī)的“馨”課程,則采用行政班教學。
????
????程鄭說,2014年底,學校就有了編排“馨”課程叢書的想法,也陸陸續(xù)續(xù)啟動,當時充分征求了老師以及在讀學生、家長的意見,同時展開調研,并尋求專家指導。最終,由5位教師領銜,全校50多位教師參與了教材的整合,其中《閱讀與生活》《思維與科創(chuàng)》都是由省特級教師領銜主編。
????
????課程改革,最考驗的還是師資。據程鄭介紹,雙林小學這所建校不到30年的學校,一直都在高位發(fā)展,學校先后涌現出60余名國家級和省市區(qū)名師。據不完全統計,現在成華區(qū)的中小學校長中,有13位校長、26位副校長都曾在雙林小學工作過,該校被稱為成華區(qū)校長的“黃埔軍?!?。從課程建設方面來說,學校建校以來開發(fā)了近60門校本課程,其中科創(chuàng)、閱讀等很多特色課程成為了課程開發(fā)中的經典案例,并且都是以對國家課程、地方課程補充的形式開展的。
????
????“以前一直在做‘加法’,現在我們要做‘減法’。”程鄭說,如今,學校也是基于老師參與國家級、省級、校本教材編寫的深厚積淀,才邁出了關鍵一步,將國家教材、地方教材“吃透嚼爛”,與校本教材融為一體,給學生減負,也是對兒童認知規(guī)律的回歸。
????
????課程延續(xù)性
????
????配套評價制度改革是關鍵
????
????記者了解到,目前這套“馨”課程教材,只在雙林小學一年級使用,學校暫時也只完成了一年級的教材整合編寫。程鄭告訴記者,這次課改并不是淺嘗輒止,沒有全面大規(guī)模實施,是希望有一個觀測的過程。目前計劃是至少延續(xù)到小學二年級,進入三年級再恢復分科教學,但如果通過監(jiān)測發(fā)現效果良好,就會延續(xù)使用全課程整合教學。
????
????對于學校的這場改革,家長接受起來也有個過程,不少家長以為學校“不上語數外”了,擔憂孩子升學受影響。就此,在新生報到之初和開課以后,雙林小學召開了專門的家長說明會,給家長介紹學校的課改理念,回答家長關心的問題。
????
????“最初很擔心,我還去借了傳統的教材來一一對比?!币荒昙?班家長裴锫榆說,當看了課本之后,發(fā)現每個學科該有的知識點都包含在內,她才放心了。她說,她自己的教育經歷和孩子讀幼兒園的這幾年,社會發(fā)展促進了教育觀念、教育方式的改革,社會發(fā)展需要創(chuàng)新性的嘗試,教育也是一樣。作為家長,她支持學校創(chuàng)新。
????
????家長最擔心的除了知識點是否被削弱,另一個擔心則是換教材后,教師能教好嗎?一位老師說,用普通教材家長也會擔心,因為還是會擔心孩子學不好。如今雖然也擔心教師是否能夠勝任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第一次進行這樣的課程改革,老師們都很用心。
????
????家長擔心,其實學校和教師依舊也有擔憂。老師們擔憂的是如何把教材用好,因為這是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目前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,以教學活動為版塊,探索學科融合課程的教學,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,將學科融合的理念、教學活動的設計,整合進課程教學之中,并且建立了課程反饋的機制,教師互助及時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。
????
????“編寫過程中,我們擔心如何做好學科融合。如今,我們在思考如何做好配套的評價?!倍【撬拇ㄊ祵W特級教師,也是雙林小學此次課改中《思維與科創(chuàng)》教材編寫的領銜人。她告訴記者,編寫過程中,對于老師來說,最困難的并不是知識點,而是如何進行學科融合。而如今,老師們正在探索的,就是如何做好“馨”課程區(qū)別于傳統的評價體系。
????
????程鄭介紹,目前在一年級的21名任課教師中,有15名都參與了教材編寫。這學期,為了讓老師更好地用好這套校本教材,開學前進行了一周的培訓和解讀。而下一步,雙林小學要做的是讓全校100余位教師跟上學校課改的整體步伐。
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