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度包裝后的水果
慶陽網訊(記者 劉萍凝)5月24日,市民宋女士在西峰區(qū)南苑路一家超市購買了一些楊梅和桑葚,除了外面的塑料包裝盒與保鮮膜之外,里面還墊著厚厚的海綿泡沫。宋女士無奈地說:“乍一看以為盒子里裝了許多水果,其實只有盒子一半的量?!?/p>
隨著物流的四通八達,全國各地的水果都進入了尋常百姓家,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,水果店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包裝,造成了不必要的“白色污染”。
記者走訪了西峰區(qū)幾家超市和水果店后發(fā)現(xiàn),許多經營者為了銷售方便、外觀靚麗,給各類水果都包裝了發(fā)泡網,下面墊了一個塑料盤,并用各類食品袋或保鮮膜進行包裝,有的水果光“附加包裝”就有三四種之多。
水果本身就有表皮,為什么還要進行特別的包裝呢?超市工作人員小李告訴記者:“許多商販在運送水果過程中,擔心水果被碰壞,就給水果套上了各種包裝。水果進入超市后,為了銷售美觀,還要進行包裝上的再加工,一般精美包裝的水果要比散稱水果貴一些。”
這種過度的包裝有必要嗎?宋女士認為:“對于消費者來說,用來包裝水果的塑料制品并不能重復使用,丟棄之后勢必會對環(huán)境造成污染,水果的銷售還是應該‘輕裝上陣’”。
就此問題,記者采訪了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計量科的一名工作人員,該工作人員表示,根據國家出臺的《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(jiān)督管理辦法》規(guī)定,商家在銷售商品時,同一包裝內含有多件同種定量包裝商品的,應當標注單件定量包裝商品的凈含量和總件數(shù),或者標注總凈含量。
同時,生產者、銷售者在使用商品包裝時,應當節(jié)約資源、減少污染、正確引導消費。商品包裝尺寸應當與商品凈含量的體積比例相當,不得采用虛假包裝或者故意夸大定量包裝商品的包裝尺寸,使消費者對包裝內的商品量產生誤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