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一区二区日韩一区无码视频_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_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

  • 隴東報數(shù)字報

  • 掌中慶陽客戶端

首頁 >
韓秋萍|搬家記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開微信,點擊 “ 發(fā)現(xiàn) ” ,使用 “ 掃一掃 ” 即可將網(wǎng)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
在我的人生中,有過四次搬家經(jīng)歷。

第一次搬家是在我參加工作兩年后,說是搬家,其實是搬單位。因為那時的我,家就是單位,單位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單位是某個部局的一個二級部門,和局機關一起在一個晴天夕照陽、雨天四處漏水的單面樓上辦公。樓上有我們七個年輕人,大家都以單位為家,住在單位安排的宿舍里,平時辦公、偶爾做飯、待人接物混然一體。那似乎是一個集體貧窮、集體共享美好的時代,在我日后二十年的記憶中,再也沒有找到過一次像那個時候的開懷大笑。

我們七個人中,月工資最高的也只有350元,我們常常入不敷出,窮的叮當響,但我們有的是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。我們每周的周末都要安排其中的一個人回到鄉(xiāng)下的老家,在菜園子里搜搜刮刮,帶來新鮮蔬菜一大堆,或者借著父母的寵愛,將家中貯藏的土特產(chǎn)背來共享。于是,拌黃瓜、泡花生、炒玉米、甜杏仁常常是我們的下酒菜,很多個周末,我們都陶醉在兩元一斤的高梁酒里,忘乎所以的唱歌、跳舞、彈琴。我至今記得,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,我們剛一上班,就被局長集體叫去挨了一頓批,局長揉著發(fā)黑的眼圈,讓我們挨個說出到底是誰在他的頭頂跳了一整夜,如果說不出那個人,就讓我們集體在局務會上做檢討。原來我們在二兩燒酒的慫恿下,竟然忘記了我們的樓下就是局長的辦公室,難怪他老人家發(fā)那么大的火。但那時,我們七個都低著頭,抿著嘴,沒有一個發(fā)聲。局長一看我們集體沉默,啪,拍了一下桌子,說你們真是英雄,但以后還得請英雄們“腳下留情”。局長義氣,沒有讓我們集體做檢討,我們也義氣,再也沒有在局長的頭頂唱歌彈跳,而是將陣地轉移到了長街上。晚飯后,我們就并排吼著歌去長街上溜達,從南到北,或從北到南,將城里的每個巷巷道道都逛遍,偶爾在夜市上喝啤酒吃西瓜,鬧騰到深夜,又高喉嚨大嗓子的唱著歸來,一個一個從單位的大鐵門上翻過。后來,隨著單位人員的增多,單面樓已發(fā)揮不了它的安置作用,我們便搬向一個新的地方。搬家的時候,我們七個約定,無論世事如何變遷,無論我們搬多少次家,我們的友誼都終生不變。

新的單位安排的很人性化,除了辦公的地方,還給每家搭建了一間獨立的灶房,配備了自來水和煤倉。下班后,家家灶房里都煙霧繚繞,大家邊做飯,邊聊天,說家長里短,交流做菜的經(jīng)驗,若到興起之處,便將各家所做的菜端到院子的石桌上混著吃。我女兒恰好那時出生,辦公帶孩子常常讓我神情恍惚,焦頭爛耳。好在院子里的人個個都是做飯、帶孩子的高手,誰家飯先熟了就在誰家混,誰閑了就幫著帶孩子。那時候,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日子和忙碌的工作之中,幾乎沒有想起我們七個中的任何一個人來。

說起來,人真是個奇怪的的東西,如果新的溫暖多一點,對舊的掛念就會少一點,或者說對舊人舊事的思念就不再那么強烈。我搬入新單位后,開始我們七個一周還能聚一次,后來一個一個都結婚生子,無論是做母親的,還是做父親的,都深陷在自己冗長的日子里難以脫身,聚會的次數(shù)便越來越少,一年一年,關系也慢慢地淡了。偶爾聽到彼此的消息,也感覺不咸不淡。偶爾在街上碰見了,也只是打個不痛不庠的招呼,說說孩子而已。如今二十年過去了,七個人中,有人升了官,有人發(fā)了財,但這些都好像和彼此再也沒有多大的關系,頂多只是一個認識的人的事情而已。是呀,當年最精彩的部分已經(jīng)過去了,誰還能記得曾經(jīng)的約定,曾經(jīng)的誓言?

我一直在想,如果沒有當初的搬家,我們七個還會是當初的七個嗎?誰知道呢?其實誰都知道的。 

我第二次搬家是在女兒三歲的時候。那時整個中國已興起了“樓房熱”,大雜院里的同事們前前后后都搬入了新居。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。隨著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,一個小我深夜裹著棉衣在公廁里瑟瑟發(fā)抖的日子,總是令人寒顫和尷尬的。于是東挪西借,終于在一個叫“百戶樓”的小區(qū)里買了一個兩居室的二手房。

百戶樓是一個龐雜的社會群落。首先這個小區(qū)帶有計劃經(jīng)濟向市場經(jīng)濟過渡的痕跡,是我所生活的小城里第一幢居民樓。在總共100戶人的樓房里,有些曾經(jīng)是單位的福利房,有些是商品房。作為小城里的第一幢居民樓,起初能住進去的不是富商,就是混跡政界的大小官員。它包含著同城里比鄰而居的人群身上的優(yōu)越感、富足感,曾是無數(shù)個普通人艷羨和嘆息的對象。待到我搬進去的時候,這個小區(qū)已呈現(xiàn)出了它的第二個特點,即隨著十幾年來新城改造的加速,個人資產(chǎn)在部分人手中急劇增長的時代。他們,因為單位的性質和行業(yè)的優(yōu)勢,而比其他的社會群體,占有更多資源(比如房產(chǎn))。一部分居民因為單位二次、甚至三次建房,而搬離到環(huán)境更好的小區(qū),百戶樓的住房便衰落了下來,周圍的環(huán)境和設施也逐漸趨于破敗。因此,小區(qū)內(nèi)的平民開始增多。這一部分人群的背景極為復雜,有賣菜的,跑車的,鰥寡孤獨的,他們將百戶樓曾經(jīng)讓人羨慕的優(yōu)越感,漸次稀釋為一種來路不明、去向未知的淡漠感。百戶樓就這樣一天一天淡出了人們的視線。我就是作為一個外來戶,住進了百戶樓。因為女兒成長的需要,我必須選擇便于她就醫(yī)上學的附近住地,百戶樓便進入了我們?nèi)胰说囊曇?。百戶樓小區(qū)外圍餐館、小店林立,對面是集貿(mào)市場,這讓我的婆婆很滿意。集貿(mào)市場的工商管理者、菜販子及買菜人員,構成主要人群??觳偷耆藛T流動性很大,這不必說,而小便利店、水果攤及五金店等,通常是消息——來自報紙、電視的官方消息,民間小道消息以及謠言——的匯集和擴散地,因此很難說百戶樓的周圍是風清月白之所,但我卻和我的家人真心實意的在那里居住了十年之久。集貿(mào)市場是婆婆和我最經(jīng)常光顧的地方,一個以嘴和胃為中心而展開的消費景觀,構成了人們生活最須臾不可缺少的部分。

我第一次接觸房主,百戶樓這套房產(chǎn)曾經(jīng)的擁有者,他財大氣粗,在小城里有幾個店鋪,但卻因多次逃避交暖器費而榜上有名,他因要將所欠電費過戶到我名下而讓我心生厭棄。“財富造成的貪婪人比貪婪造成的富人要多得多”這句名言就是我在他的身上驗正的。我家在三樓,早晚光線充足,雖然面積小,有點擁擠,但經(jīng)過精心的改造之后,書房廚房兼而有之,住起來還是挺舒心的,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小小的屋子里,一天一天見證著女兒的成長,看著她由一個逗號一樣的小人兒變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。

我家的樓下,是一位獨身老太太。冷漠孤傲,曾經(jīng),女兒晾到窗臺上的一只鞋不慎掉落到她院里,她氣呼呼地把無辜的鞋子扔到了垃圾桶。一次,我的一本書掉了下去,我偷偷溜進她家院子去撿,猛抬頭,看她冷冷地站在門口,嚇一大跳,但她的品味可鑒。她搬走都好幾年了,我還能回憶起她家院子不一般的景致:兩株薔薇樹東西走向,門神一般齊齊立在門邊。薔薇樹間是一架南北走向的葡萄架。那一架葡萄,每到盛夏,綠蔭紛披。它們的綠,氣勢洶洶,日日翻滾,似涌起的海浪,每天都不同。葡萄藤不知節(jié)制地生長,它們的觸絲漸漸攀上我們陽臺的水泥欄桿,仿佛一把將親愛的人抱住再不愿松手,然后安然地生出葉子來,一朵,一朵,再一朵,像我的盆栽,真是好得很。黃昏,我常直接坐桌子上,面向窗外,抬頭是紅彤彤的晚霞,低眉是滿滿的綠藤,看書,聽音樂,或者呆想——這就是蔭澤。

她家除了這些,還有石榴樹、盆栽金桔。最抒情的要數(shù)院中的一叢芍藥,從初春的紫芽到仲春的綠葉,再到暮春的碩花……花草給人的享受,每一天都不同,滿滿地整個人都被熏染得伏貼。有些睡不著的夜,??吭谖鞔斑叄悼此掖T壯的芍藥花——每每想起,有恍然隔世之感。芍藥花那么肥大,還有我家一只燕子一份功勞。那年,窗檐外的窩中,不幸摔下一只乳燕,撲愣著嫩翅掙扎。我很難過地看著老太太拿一把鐵鏟把小燕子鏟起來,埋到她的芍藥根部。第二年,芍藥開得又旺又烈,到底有一縷幽魂在。

因為樓下的院子,那些年的四季,我都有花看,真是美得很。特別是那個獨居的老太太,她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。她滿頭白發(fā),偶爾在路上遇著,我們相互笑一下致意。她家始終靜靜的,沒有喧囂之氣——跟植物們在一起,再鬧騰的人,都會歸于沉靜。

在百戶樓的房子里,還有一個住得開心的人,就是我婆婆。因為百戶樓里有很多老年人,他們一起挖周邊單位閑置的邊角地種菜,偷跳不愿讓子女看見的健身操,打撲克牌,說家長里短的閑話,在彼此身上尋得慰藉。有人說,中國業(yè)已進入老齡社會。如果看看我居住的小區(qū),這種說法很容易獲得認同。我婆婆來自農(nóng)村,性格厚道內(nèi)向,樂于幫人,很受那些老年人的歡迎,十多年來,她在小區(qū)里建立了牢靠的人際關系,以至于誰家做的小吃,都愿意給她送來嘗嘗。關于小區(qū)里的飛短流長,主要來自婆婆之口,我和先生幾乎不與小區(qū)的任何人交往。

可以說我在百戶樓的十多年,是春暖花開,歲月靜好的。在女兒高中未畢業(yè)之前,我是不打算再搬家的。然人生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,有些事情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,就在某天的某個時辰等著你。某天晚上,先生著急的打電話告訴我,我們所在的小區(qū)城墻塌陷,已拉起了警戒線,也就是說經(jīng)歷了計劃經(jīng)濟到市場經(jīng)濟、繁盛到衰落、富足到貧窮、老城到新城的百戶樓要拆遷了。這于我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,它預示著我將要像小鳥失去樹木一樣失去我的家園。拆遷令是十日后下達的,強硬的不容置疑。我們背著包裹行囊,像戰(zhàn)場上敗下陣的殘兵敗將,拖著疲憊的身心,到處找房子。

在我第三次搬家之后不到一月時間,百戶樓便被夷為平地。它帶著我的青蔥歲月和許多血肉豐滿的記憶,永遠的被埋葬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之下。第三次,我搬的實際不是家,準確的說只是為一些舊物租賃了一個安放的房子而已。我租的這套房子是油田的一個小區(qū),環(huán)境優(yōu)雅,周圍花草樹木蔥蔥郁郁。我在此居住了將近兩年時間,幾乎不認識一個人,也從未一次有過家的感覺。倒是那些花草樹木甚是合我心意。春風剛到,迎春花就已迫不及待地俏立枝頭,接著是貼梗海棠,它們穿紅披綠熱烈抵達,接著是桃花杏花灼灼其華,接著是白玉蘭,大朵大朵地堆砌放肆,還有紅葉李,錦緞花,它們是我在這個不是家的地方度過了安靜而豐富的兩年,讓我真真正正傾心于每一個值得敬仰的生靈,每一棵值得愛戀的人間草木。

如果說我在這個租賃的房子里還擁有過塵世的一剎那芳華,我想那是來自于一個孩子和她的一條小狗。那是一個春日的早晨,我在陽臺上讀書聽音樂,無意間低頭,就看到了樓下廣場上的一個景致:老槐樹上霞光萬丈,一個穿紅裙子的小姑娘和一身咖色卷毛的狗在奔跑,孩子快,小狗也快,孩子貓腰喘氣,小狗便抬頭吐舌頭,然后她們便親密的握手,擁抱。那真是一只神奇的小狗,它竟能雙足站立,給小女孩做鬼臉狀。我一下子被這個場景吸引,扔下書,跑下樓,我想和這兩個可愛的精靈一起戲耍,我想將這兩個小精靈留存在我的相機和我的文字里。陽光像牛奶一樣潑灑在我們身上,草坪上的蒲公英提著裙子跑,孩子和小狗追著我跑,整個世界都在春光中奔跑了起來。突然,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很大的呵斥聲,讓我們的笑聲凝固。回頭,是一個黑沉著臉的女子站在身后,是小女孩的母親。她拽著小女孩的胳膊,小女孩拽著卷毛狗,她們一聲不吭的離開了我的視線。陽光下一下子少了兩個精靈,一些塵土不再踩起,一些花草因此寂寞。對整個春天來說,這算多大的損失呢。我想我是對不住那個小姑娘和她的卷毛狗的,她們的生活、她們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和陌生人疏離的,而我的出現(xiàn)卻給了她們一個意外,并且又無情的粉碎了這個意外。

第四次搬家,和前三次有所不同的是我搬的是新居。真正的,屬于自己的新居,也就是說我徹底的擁有和占有了這套新居,從此我將是它的主人。為此,我債臺高筑,筋疲力盡,但處在滿屋嶄新的光華之中,我竟然產(chǎn)生了滿滿的知足感,以致于一度忽視了它的存在帶給我的精神壓力和傷害。但我知道,這套新居,它還只是我名義上的家,因為我對它還不是完全熟悉,晚上起夜還要開著燈,它和我之間還沒有完完整整的生活聯(lián)系,盡管我想用一日三餐的煙火來熏染它,使它盡快的從鋼筋水泥的冰冷中,步入到柔軟溫暖的紅塵之中,可我和它之間終究還欠缺著時光的磨礪,我們一起經(jīng)歷的還實在太少太少了。我也深切的知道,這個家不是我一個人的,也不是我們?nèi)胰说模€是電視機的、電冰箱的、洗衣機的、醋和味精的、米的、面粉的、書刊或毛巾的。甚到,我覺得它還是灰塵的。我每天清掃了它們,第二天它們又來了。它們和我一樣,在風中漂泊,過了多久的無根的日子?它們終于借著一場大風,從紗窗里,逮準了機會,鉆進屋子,然后棲落。它們把我的家,也當成了它自己的家。它們不嫌簡陋,不厭吵鬧,平心靜氣地,住了下來。我知道它們將會一直住下來,我也沒有理由趕走它們,雖然我花費了很大的一沓人民幣才買下這房子,可是,在灰塵眼里,在拖鞋皮鞋洗衣機電視機……的眼里,人民幣跟我這個人是一樣,是陌生而無用的。在電視機眼里,也許,我也是灰塵,在灰塵眼里,也許,我又是電視機。

這個世界,就是這樣:你把它想象成什么,它就是什么。關鍵是你得愛它,你得舍得用你的時光和它相處,讓你們成為彼此的一部分。

回憶四十年來的搬家歷程,不知是反映了變動、不穩(wěn)定,還是反映了改革和發(fā)展,雖然至始至終,我都是房奴,但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。搬家是個體力活,即使有了全套服務的搬家公司,也還得花力氣。尤其是書,看的書不多,但搬的書卻死沉死沉的,打點起來活活要人命。還有就是舊物,扔又舍不得,不扔又白白占地方,白白地自我霉爛、自我死亡。其實理論上我完全懂得,家庭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是否充斥著多余的什物。家里東西擺設的道理與寫文章是一樣的,精少為佳。應該在增購新物品的同時搞精簡,這件事上是需要割舍的魄力的。

在我的新居里,有寬敞的臥室和高大的書柜,然我或躺或坐其間,想起的卻是總是那些過去的年代、過去的家、過去的人事,它們就這樣無影無蹤地過去了,都一去不復返了。如《蘭亭序》所言,俯仰之間,已成陳跡。

其實搬不搬家,時光都在不停地遷移著。


(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)

編輯:黃飛責任編輯:吳樹權
相關稿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