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蘭州1月14日電 (丁思 劉瀟)敦煌壁畫白描、地仗制作、線描敷色、文創(chuàng)設計……臨近寒假,在甘肅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敦煌彩塑技藝傳習所內,來自菲律賓的留學生杰琳正與同伴沉浸于多彩的壁畫藝術體驗之中。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,杰琳的漢語水平迅速提升,同時也深深愛上了敦煌藝術。
酒泉,這座被譽為“飛天故里”的城市,是敦煌藝術的故鄉(xiāng)。連日來,中新社、中新網記者走進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,探尋古絲綢之路上“中文+職業(yè)教育”的現代推廣。
1月14日,在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的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敦煌彩塑技藝傳習所內,教師王權朝正在為中外學子講授敦煌壁畫藝術與創(chuàng)作的相關課程。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
“在飛天故里生活,我們理應深入探究、熟練掌握并活化運用敦煌藝術?!本迫殬I(yè)技術學院教授王權朝,從事敦煌藝術創(chuàng)作與教學逾三十載,他的課受到該校留學生歡迎,收了不少“洋弟子”。
作為該校甘肅省級敦煌壁畫技藝傳承創(chuàng)新工作室負責人,王權朝于2024年創(chuàng)新推出《中文+敦煌壁畫藝術》這門課程,以簡明扼要的專業(yè)知識,通俗易懂的講解語言,直觀的圖片和操作視頻,使學習者了解敦煌藝術歷史背景,領略敦煌壁畫多種表現技法,探索敦煌壁畫文創(chuàng)設計的奧秘。
王權朝14日接受記者采訪說,該課程將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。理論部分著重介紹敦煌壁畫的基礎知識,涵蓋敦煌文化的歷史背景、敦煌石窟及壁畫的概況、敦煌題材的藝術價值、敦煌礦物顏料等內容;實踐環(huán)節(jié)包含敦煌壁畫的白描、地仗制作、泥板畫、文創(chuàng)設計四個模塊。
1月14日,在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的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敦煌彩塑技藝傳習所內,教師王權朝正在為中外學子講授敦煌壁畫藝術與創(chuàng)作的相關課程。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
該課程還開創(chuàng)了線上線下“情境化、體驗式”的教學新模式。在教學中,充分利用線上、線下兩種環(huán)境,實現教學資源優(yōu)勢互補。線上,智慧樹、中文聯盟課程等網絡平臺承擔著內容講授、互動答疑等功能;線下,該校實踐教學場所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工匠們的智慧與技藝。
因看中酒泉優(yōu)越的風光資源和先進的新能源技術,2023年9月,杰琳和十多位菲律賓同學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甘肅求學,現就讀于該校新能源工程學院。
2024年7月,“遇見敦煌”——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留學生敦煌壁畫小品展在酒泉美術館開幕。杰琳的多幅作品被收錄其中,這給予她莫大的鼓勵。
杰琳說:“動手操作、互動式的課程方式,讓我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,讓我的漢語水平有了明顯提高。通過線上課程,我可以反復觀看學習,也知道了敦煌莫高窟、飛天等等,讓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了解,也為我在中國今后的專業(yè)學習開闊了眼界?!?/p>
1月14日,在位于甘肅省酒泉市的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敦煌彩塑技藝傳習所內,教師王權朝正在為中外學子講授敦煌壁畫藝術與創(chuàng)作的相關課程。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
近年來,依托敦煌文化、新能源技術等獨特優(yōu)勢,該校持續(xù)探索“中文+職業(yè)教育”的國際化課程,致力于“職教出海”,不斷加強與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交流與合作。
2024年11月,由酒泉職業(yè)技術學院承擔建設的《中文+敦煌壁畫藝術》國際雙語在線課程獲評“全球中文聯盟數智化教學金課”。
“現代工匠”是王權朝對于敦煌藝術二次創(chuàng)作與轉化的不懈探索。他說,除了在課程上推陳出新,還需努力讓敦煌藝術融入日常生活。該團隊正在探索通過敦煌藝術與剪紙、陶藝、扎染等非遺技藝,以及研學游等多種形式進行“跨界融合”,讓年輕一代鐘情于古老的敦煌藝術,并不斷傳承與創(chuàng)新。(完)